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教學 >> 正文

3044永利集团師生赴武鋼一号高爐遺址公園開展實踐研學活動

發布日期:2024-05-06    作者:     來源: 原創文章     點擊:

        4月25日下午,我校3044永利集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研室組織22級45名學生代表前往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工業文化專題實踐教學基地——武鋼一号高爐遺址公園開展集體研學活動。在這座“森林工廠”,師生共同參觀了一号高爐遺址、集成化數控中心和熱軋車間,走近武鋼激情燃燒的歲月,共同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奧秘。

       武鋼是“新中國的鋼鐵長子”。1958年9月13日下午3時25分,新中國煉出的第一爐鐵水從它的第一座高爐——武鋼1号高爐的出鐵口緩緩流出,這座高爐見證了新中國從站上工業化起跑線到走向世界舞台的輝煌曆程。在講解員繪聲繪色的解說下,同學們沿着一号高爐遺址展館緩緩而上。史料陳列館展廳内,記錄了1958年高爐建成至今的重要曆史時刻。走上二樓,碩大的金色爐台前,師生們聚集在毛主席曾經站立過的爐台下,深情觀看當年1号高爐第一爐鐵水流出的珍貴影像。在集成化數控中心,工人們端坐在大廳的電腦前,通過遠程監控,掌握着煉鋼的每一道步驟。輕點鼠标,煉鋼過程就能在幾乎全程自動化的情況下開展,所有流程都清晰直觀地呈現在牆壁的顯示屏上,這一切刷新了同學們對煉鋼作業的傳統認知,深切體會到了“科學技術就是第一生産力”。從20世紀50年代一号高爐建成出鐵,到如今遠程全流程“一鍵煉鋼”,武鋼在鋼鐵生産領域率先應用5G、機器人等先進技術,走上創新、綠色發展快車道。

        走進熱軋車間,師生在40多度的熱浪中親眼見證“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火紅的鋼坯在一次次的軋制中漸漸有了鋼闆的模樣,大家真正明白何謂“百煉成鋼”。

        參觀研學的現場,同學們充分發揮我校傳媒特色,利用自己的專業所長拍攝系列主題思政微課,在實踐中感悟、學習,實現了“學思踐悟”的閉環。3044永利集团這次将“大思政課”的課堂搬到武漢紅色工業遺址的現場,鼓勵武傳學子肩負起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使命,是一次課内實踐教學的有益嘗試。活動現場張裕豪等同學紛紛感歎“這次研學活動的意義,文字難以描繪,我們真心希望更多人能去實地感知曆史和了解創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會用拼搏與努力來書寫青春畫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貢獻一份力量。”

上一條:共謀發展,共享智慧,深度分析,共同提升

下一條: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韓美群教授做客我院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