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

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教學 >> 正文

群策群力促提升 集體備課共成長

發布日期:2021-12-02    作者:     來源: 本站     點擊:

為更好的加強老師之間的學習交流,提高教學水平,思想政治理論課部基礎教研室于11月24日下午13:30在8201會議室開展本學期第九次教研室活動,本次教研會主要圍繞第五章《遵守道德規範 錘煉道德品格》的内容進行說課和探讨,會議由課部教師鄧曉峰主持。

首先,鄧曉峰老師圍繞教學目标、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方面對第五章的内容進行了說課。她強調,這一章是道德修養部分的主要内容,事實上道德修養亦分為公德領域和私德領域,國家的、社會的德,就是大德,個人的、家庭的德,就是小德。社會主義道德的内涵一定要在馬克思主義道德觀指引之下。

緊接着,各位老師圍繞章節内容積極發言。李光雯老師指出,此章教學的重難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集體主義的社會主義道德觀的原則,可以多舉一些事例,比如近些年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規,可以體現集體主義對個體正當利益的尊重。胡凡凡老師指出,要先了解學生在婚戀觀、家庭倫理、職業觀等領域的一些誤區和疑惑,進而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釋疑解惑做一些澄清。徐小莉老師指出,聽鄧老師通過故事講解道德起源和本質後有了新的啟發,明确了重點講解為人民服務的服務意識,集體主義的層次性,人人都可以踐行集體主義,沿着道德的階梯循序漸進地向上攀登。另外第二節重點講解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精神和革命道德。相對來說可能學生更關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方面内容,并提出這些内容需要花更多心思去做好課堂教學設計。胡凡凡老師提到了婚戀觀可以結合學生的社會實踐作業,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互動,在點評反饋的過程中順帶講這個知識點,要講好這個知識點,不能全堂灌輸,需要在思想上靠攏年輕人,先弄清學生的“痛點”、“盲區”,教學才能有實效性。李夢珂老師提出了兩個讨論問題:1、講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時候與各種不同的哲學流派對于道德的觀點進行對比,需要花多大的篇幅與時間?2、強調道德是由經濟關系所決定的時候,還需要強調道德建設的能動性。對這兩個問題教研組通過讨論達成了一緻。

通過此次集體備課會,教研室全體教師群策群力,在教學内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讨,增強了對改版後的《思想道德與法治》新教材體系的把握,也為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上一條:原理課教研室召開本學期第十次集體備課會議

下一條:原理課教研室舉行第八次集體備課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