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融合着新理想,新學期孕育着新希望,為進一步加強教學教研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确保新學期教研工作的有效開展,2024年9月3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在8201會議室召開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第一次教研會議,會議由綱要教研室鄧曉峰主任主持,院長張燕明,書記李玉林,專任教師陳琴、祝慶、王文瑤、楊民元、錢利文、張婕、朱傲雪以及新入職教師楊梅小雪、楊竹茹、耿成參與會議。
會議聚焦上學期教學工作,針對不足之處提出了較為明确的完善方案,并就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展開安排布置,會議就本科生和專科生教學相關工作經驗、課題申報等進行深入研讨。
會議伊始,鄧曉峰針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的工作經驗做出總結,向全體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教師表達感謝,對課程團隊多年來體現團隊協作能力,持續完成教學目标表示祝賀。同時指出,學校曆來十分重視思政教師隊伍建設及思政課程質量提升,作為深受大學生期待的“思政金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教學要體現出“大曆史觀”,教學内容要堅持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邏輯主線,教學方式上要避免大水漫灌式教學。因此,對全體任課教師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在備課時堅持問題鍊結構式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多維度拓展史料,激發學生的認同感,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受益終身;二是堅定“大曆史觀”,将觀點全面融入教學之中;三是要有教育情懷,對待學生要有愛心有耐心。
在教學工作讨論環節中,與會教師圍繞教學内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讨與分析:陳琴指出教學工作要紮實理論根基,要多看書,而且要看原著。在上課時要抓住主要的内容邏輯主幹,注意課堂語速控制和表情,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狀态。錢利文、王文瑤和張婕都強調我們課程的大方向是思政課,教學主次要有側重,不能夠過于深挖某一個知識點,要結合課本教材和教育部的要求,按照教學進度做到穩步推進,把控好教學節奏;在内容上也要保證史料的準确性,同時緊扣教學主線,做到讓學生真正信服。祝慶談到可以用情緒去感染學生,在故事中傳授大曆史觀;針對不同學科,教學方法上也有所不同,對于文科類學生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度,讓學生分享自己對于曆史事件的看法;理科類學生可以用多樣化的史料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最終做到讓思政課走近學生。朱傲雪提出可以通過在課前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知識盲區,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案例進行教學,從而有針對性的提升學生認知,提高課堂效率。同時加強和班委和學委的聯系,貼近學生生活。楊民元認為我們對待學生應以鼓勵為主,關注學生差異化現狀,進一步做好課堂管理,提升課堂研究的意識,讓學生、教師都受益。
最後,李玉林作總結發言,他指出每一位教師應結合自身特點,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同時也要注意把教材語言轉化為教學語言,在課後要進行反思和複盤,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鄧曉峰在會議最後就本學期的工作計劃展開安排布置,明确了新學期教學工作的方向和重點,為教學工作的紮實推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進一步提升教師業務能力、提高教學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學期,新形勢,新挑戰,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研室全體教師将繼續秉持認真負責的态度,努力推動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實現教學質量新突破!
上一條: 好課鋒自“磨課”出 潛心教研綻芳華 ——“德法”教研室開展第二次磨課活動
下一條:“強教必先強師”——3044永利集团成功舉辦新教師培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