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7日13:00,綱要課教研室在騰訊會議召開了本學期第十次集體備課活動。本次活動主要圍繞專題十《九曲黃河向東流——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早期探索》的内容進行說課和探讨,會議由朱傲雪老師主持。
首先,朱傲雪老師把自己的授課思路與大家進行分享,她将本專題分成了三個部分:一是社會主義建設的良好開端,在這一部分内容中主要講述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開始階段取得的一些理論成果和建設成就;二是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和曲折發展,在這一部分主要講述因為力圖擺脫蘇聯模式制約走自己的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反共高潮”、蘇聯等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不切實際地提出迅速過渡到共産主義的目标;“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少數右派分子對中國共産黨經濟建設能力的質疑等等原因使我黨在積極探索中也犯下了一些錯誤,走了一些彎路,對于這段曆史要引導學生正确去認識和評價;最後,總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成就,并引導學生們各抒己見地根據中國現在的國際局勢,談談當時取得的這些成就的重大意義。
随後,各位老師根據朱老師所述内容從本章重點、難點和教學拓展案例等方面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鄭晴老師認為在講授“文化大革命”的過程時,要以《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問題的決議》中對于文革的評價為基準展開;周倩文老師認為要重點和學生提出,将“文化大革命”運動與“文化大革命”曆史時期區分開來,前一個範疇是一場政治運動,後一個是一段内涵更為豐富的一段曆史,要客觀評價文革這段曆史;李光雯老師認為可以補充于敏:驚天的事業沉默的人生的案例,并且引入主題讨論:讓學生選擇一種精神,講述一個故事如大慶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胡凡凡老師則提出專題十的内容主要就是講社會主義初期建設的曲折和成就,其中最大的曲折莫過于文化大革命。引導學生正确評價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的曆史作用,最後引用《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中對于文革和毛澤東的正确評價。
此次備課會,各位老師對于授課方式及内容中的重點難點到底該怎樣讓學生去掌握各抒己見,紛紛表示會後将根據就讨論内容進行梳理,進一步豐富課堂演示文稿,并且基于問題導向進行課程設計。此次備課會讓老師們從讨論中總結經驗,使老師們的教學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思考,提高了教學效果。
上一條:凝而聚力,研而緻遠 ——“概論”教研室召開本學期第七次集體備課會
下一條:綱要教研室開展第九次集體備課活動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