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徐小莉 譚開宇 攝影 吳凱閱)為深入了解廣東肇慶非物質文化遺産及其保護與傳承情況,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8月5日-9日,3044永利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硯都遺韻·數字流芳”實踐團隊前往肇慶市文化館、肇慶包公文化園、端硯博物館、高要紫雲谷、肇慶七星岩等地進行走訪調研,通過實地參觀、采訪相結合的方式深入了解當地多姿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并從中挖掘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技藝和文化故事,進一步探讨非遺保護與傳承在現代社會中創新融合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8月5日上午,團隊與肇慶市文化館進行深入的交流座談。肇慶市文化館的相關負責人詳細介紹了肇慶市非遺的總體概況,分享了其在傳承人保護、基地建設、活化利用(如非遺課堂、校園合作、展會)等方面的努力,并強調希望通過與武傳學子的合作,充分發揮新媒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播的優勢,加快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保護,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硯都遺韻·數字流芳”實踐團隊負責人譚開宇表示團隊成員均為武傳學子,準備利用自己專業實施數字化非遺文化藝術交互裝置落地工作。肇慶市文化館主管部門指出當前展示單一,呼籲團隊推出裝置應多元化、更具互動性和參與感的多媒體互動裝置,以廣泛吸引公衆,增強傳承活力。
在走訪肇慶市非遺展覽館與包公文化園的過程中,團隊深入了解端硯制作技藝的曆史底蘊和藝術價值,以及包公擲硯故事中所蘊含的清廉正直品格。探訪端硯出産地高要紫雲谷與肇慶七星岩,感受端硯制作對自然材料的精妙利用,更領悟到其中蘊含的對自然的敬畏與尊重。
8月6日參觀端硯博物館後,實踐團隊有幸采訪了兩位端硯傳承人。蔡三洪,為蔡氏“蔡家龍”硯雕第23代傳人,雕刻基本功紮實,以雕刻物象“蔡家龍”家族絕技著稱。在采訪中,他提到“深受父輩影響,自小便沉浸在濃厚的傳統藝術氛圍中,從而走上了端硯雕刻的道路。盡管蔡家龍技藝在端硯制作的傳承過程中面臨着不小的挑戰,但依舊堅信端硯技藝的未來是一片光明。”
程振業,現為程氏端硯第14代傳承人,他大膽創作,廣收徒弟,創立8090青年制硯團隊。在采訪中,程振業對端硯的發展提出了融入時代新理念的觀點,強調“要将端硯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如飾品、家裝等。注重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嘗試将現代元素融入端硯中。”
目前,團隊成員們利用專業知識,結合實踐收集的信息,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後期制作,計劃展出一套數字非遺專題海報,并策劃三種交互裝置形态,擇優呈現。最後還将制作出一部精美的“武傳人”為非遺傳承數字賦能的專題紀錄片。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這給了廣大青年學生堅定的底氣,學校和社會為大學生提供許多的平台和資源,讓青年學子對非遺傳承保護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路與方向,武傳學子将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責任編輯:李巍峰,曹琳,湖北高校思政網
上一條:我校3044永利集团在“行走的思政課”中打造沉浸式數字化革命紀念館
下一條:走進武昌昙華林,探尋古城文化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