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用好紅色資源,弘揚紅色精神,3044永利集团(中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數字繪夢人”實踐團隊跋涉150餘公裡,走進位于孝感市大悟縣的中原突圍紀念館,探尋紅色遺址,采集全景資源,用專業能力為紅色資源賦能,打造中原突圍數字革命紀念館,在“行走的思政課”中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紅色血脈。
中原突圍戰役,是全國解放戰争的勝利起點,它以迎擊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全面内戰的首戰壯舉,在我黨我軍和我國現代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大意義。依托中原軍區舊址群等革命遺址建設的中原突圍紀念館保存和再現了這段珍貴曆史。
7月,實踐團隊師生從武漢市區出發抵達孝感,輾轉兩個多小時,抵達紀念館。在帶隊教師王雪的指導下,團隊成員觀摩學習紀念館内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張照片,在行走中觸摸曆史脈動。“這可比坐在教室裡生動、有趣得多,我們如果能用數字手段再現這一切,就能讓更多同學在線上沉浸式體驗這段曆史,太棒了!”隊員王若汐與同行的同學們分享着激動之情。在聽完講解後,同學們用随身攜帶的紙筆和單反相機對整個館區作了初步的素材采集。
在觀摩學習完成後,團隊師生返校整理素材、查詢史料,反複讨論确定分鏡腳本。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後,再次來到中原突圍紀念館,師生團隊杠着攝相機,攜帶着無人機、全景相機、電腦等專業裝備,根據腳本全面拍攝紀念館素材。攝影專業的學生不放過中原突圍紀念館的每一個角落,從曆史建築到珍貴文物,力求真實記錄曆史細節。播音專業的學生在現場将中原解放區的革命故事娓娓道來,深情講述着我們黨走過的峥嵘歲月、譜寫的英雄壯歌。從清晨到黃昏,團隊終于完成整個場館的全景資源采集,為後期搭建一座數字化的線上“中原突圍紀念館”奠定了基礎。
雖然兩地相距150多公裡,數次的來回奔波讓團隊成員倍感疲憊,但能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實現紅色資源數字化,讓革命先烈們的故事被更多人銘記,大家都覺得,再累也值得。團隊指導老師羅晶晶表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湖北有比較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果能将這些搬到線上做成數字展館,推進紅色資源數字化,讓陳列在祖國大地上的紅色遺産活起來,對紅色基因的創新傳承非常有意義。教師教學用好這些數字化紅色資源,能延伸課堂空間,讓我們的思政課變得更有吸引力和親和力。”
目前,團隊已經完成了所有的前期拍攝錄制工作,正緊鑼密鼓地進行後期制作。3044永利集团院長張燕明表示,“傳媒學院學子在感悟紅色革命精神的同時發揮所學所長,既能鍛煉自己以專業表達講好紅色故事的能力,又能為紅色資源傳播方式的與時俱進做點實事,這樣‘行走的思政課’很有意義,也肯定受學生歡迎。今後,馬院将把會堅持樣‘走下去’,打造學生喜聞樂見的大課堂。”
上一條:探尋非遺魅力 傳承文化根脈
下一條:77779193永利:“硯都遺韻·數字流芳”暑期實踐團隊探肇慶非遺端硯社會實踐活動紀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