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集思廣益,備出精彩 ——“毛中特”教研室開展第四次集體備課會

發布日期:2024-03-27    作者:     來源: 原創文章     點擊:

     2024年3月21日下午,我院“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毛中特”)教研室在8201會議室開展關于專題四《社會主義改造理論》集體備課會。此次備課會由沈慧老師主備,概論教研室全體老師參加了會議。

   沈慧老師對專題四教學脈絡進行了系統梳理,強調本專題主要圍繞為什麼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如何評價社會主義改造進行教學設計,旨在幫助學生了解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及其基本特征,掌握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基本内容及理論依據,明确社會主義改造的方式、步驟和曆史經驗,理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确立的重大意義,進而明晰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特色和必要性,厘清“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觀點為什麼是錯誤的,不斷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曆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認識到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曆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随後,沈慧對教學相關知識點進行了說明,一是從設計思路、教學特色、學情分析、教學目标、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方面出發對專題四的授課思路及内容作了詳細論述;例如,在講到“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部分内容時,要講清楚什麼是“和平贖買”,為什麼要采取贖買的方式進行和平改造,實行和平贖買在經濟上、政治上有哪些優點,怎樣采取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形式,贖金如何支付。然後以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為例,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做到讓資本家自願接受公私合營,是因為在改造中,沒有把民族資産階級作為“階級敵人”打倒,而是依據“量才使用,适當照顧”的原則,對他們在政治上适當安排、工作上發揮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顧,把原來的民族資本家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社會主義勞動者。通過精心的問題設計,将各個知識點串連成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

   二是以教育部課件為基礎,結合自身特色、個人思考和新知識點進行拓展深化,着重介紹了教學中選取的案例以及為什麼選取該案例。例如,在講到1949-1952年,黨完成民主革命的遺留問題,引用“上海大康藥房資本家王康年賣假藥發國難财”的案例資料進行講授、總結,幫助學生理解開展“三反”“五反”運動,滌蕩舊社會留下的污泥濁水,使社會面貌煥然一新。在講到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時,引用“勞模——呂玉蘭”的案例故事,向大家呈現在那個火紅的年代,正是因為有無數的勞動人民向呂玉蘭同志這樣,才使得中國完成了如何将幾億農民的個體所有制改造成為集體所有制的曆史性難題。引用案例資料“為什麼東來順的涮羊肉不好吃了”,讓學生理解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針對全行業公私合營熱潮中出現的新情況,也出現了“工作過粗、形式過于單一”等問題。

   全體教師對備課内容進行了讨論發言,朱雁老師從自身授課經驗出發,梳理了專題四教學的重難點,進一步增強了對教學設計重要性的認知,有利于調動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性,為進一步“講深、講透、講活”概論課程奠定了堅實基礎。羅晶晶老師強調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發揮集體力量,集思廣益。同時也指出在引用案例時,教師自身也要對案例的内容、背景也足夠的了解。教研室其他成員也對本專題的授課思路、案例選用、教學内容各抒己見,大家紛紛表示思想政治課在講述過程中教學語言要“接地氣”、教學案例上要“冒熱氣”、教學方式“聚人氣”,才能使教學内容深入學生心中。

   本次集體備課會讨論氛圍濃厚,是一次紮實有效的集體研讨活動。集體備課提升了全體教師對教學内容的認識,理清了教學思路,促進了大家在教學方法、教學經驗上的交流,為後續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上一條:“思想道德與法治”教研室教師參加教學研讨會

下一條:重構教學内容,建設一流課程 ——我院綱要教研室召開第四次集體備課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