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凝心聚力謀質量 研思同行促發展

發布日期:2024-03-07    作者:     來源: 原創文章     點擊:

   3月4日上午,綱要教研室在8201會議室開展了本學期第二次集體備課會。會議由“綱要”教研室主任鄧曉峰主持,教研室全體教師參加,張燕明院長參加了會議并提出指導意見。

   備課會圍繞新進老師試講和探讨實踐教學方案展開。

   首先,為進一步提高新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夯實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基本功,引導新教師更快更好站穩講台,上好開學第一堂課,教研室組織新進教師錢利文進行試講,由教研室各位老師進行點評和交流。錢利文圍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三個專題内容“不同社會力量對國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戊戌維新運動”一節展開試講,根據“學而不思則罔”理念,采用問題引領式教學法,通過“為什麼戊戌變法昙花一現”“洋務運動與維新變法運動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帶領學生複習上節所學,通過“維新派何以舍生取義”這個問題緊扣本節教學内容,帶領學生深入分析維新運動的曆史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客觀評價資産階級維新派為探索國家出路所做出的努力。

         教研室全體教師針對試講内容進行了點評和交流,李玉林書記結合PPT制作,引導學生樹立唯物史觀、反對曆史虛無主義等提出了看法和建議。鄧曉峰闡述了史論結合、抓住教學重難點的重要性,建議把本節的教學重點放在失敗原因和經驗教訓上。最後,張燕明提出指導意見。張燕明指明,作為一門思政必修課,近代史綱要的教學目标是揭示中國社會曆史發展規律,深刻領悟“四個選擇”的曆史必然性,闡釋好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從而使當代大學生堅定信念跟黨走,不懈奮鬥為複興,把握了這條主線,教學就有了主題和方向。運用大曆史觀,把中國近現代史中的大道理講明白了,把“四個選擇”的曆史必然性講透了,那這門課也就講好了。此外,張燕明還建議新老師緊扣教材、結合學情做好教學設計和PPT,鼓勵新老師盡快練好内功,站穩講台。

   最後,教研室集體針對本學期實踐教學方案如何拟定,進行了深入讨論交流。祝慶老師提出由于學生身在大悟,上課期間進行封閉式管理,建議充分借助各種紅色數字資源,讓學生雲遊各知名紅色博物館的數字展廳,以多種形式形成其實踐作品,以微視頻提交給老師。王文瑤老師談到武漢市内的昙華林既是曆史資源也是文化街區,可以組織小範圍的課外實踐。李玉林談到可以利用學習通讓學生學習優秀的實踐作品,老師多發掘、選取有藝術特長的學生,輔導他們制作優秀實踐作業,參加“我心中的的思政課”大賽,以賽促學。

   本次會議明确了本學期綱要教研室的關鍵任務、新任務,綱要教研室全體教師将繼續凝心聚力、研思同行,以課堂為本、以質量為基,積極推進教學研究,為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而不懈努力。

 

上一條:凝心聚力共研讨,集體備課論教學

下一條:冰天雪地荟聚一堂 龍馬精神共話新篇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