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2022年9月26日,德法教研室在8201召開了第二次集體備課會。本次會議由胡凡凡老師主持,全體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師參加。
本次集體備課圍繞着“專題二人生問對自知者明——确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的内容進行教學展示。首先,胡凡凡老師就專題五的備課思路與各位老師進行了分享。胡老師主要從“什麼是人”“什麼是人生”“什麼是人生觀”層層遞進的邏輯展開專題二的講授,重點講述了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界定,人的本質屬性在于它的社會性,通過“狼孩”和“魯濱遜”的案例進一步闡明為什麼人的本質屬性在于它的社會性。人的一生最多不過三萬多天,青春歲月也就一萬來天,通過視頻《我想要的人生》讓學生思考“到底想怎樣度過自己的一生”。有什麼樣的人生觀就會過什麼樣的人生,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人生目的。
随後,教研室的老師針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進行深入交流讨論。徐小莉老師說,人生目的中的舉例建議可以從學生身邊的例子出發,搞清楚目的與目标是否有區别,找更合适本章節的案例給學生進行分享,講透小案例也能讓學生真正明白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價值的三者關系。鄭晴老師說,在講到人生觀中的人生目的時,可以用一個視頻案例“搜山掃危的鐵路職工”,引發學生思考:怎樣的人生是有價值的?從而引出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周倩文、程夢雲老師、張祥貝老師和鄧爽老師對課程内容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疑問,比如“講完人生觀以後,如何和下一專題的内容銜接?”“怎麼将人的社會性解釋清楚?”“上課時專題内容已完成,還有剩餘時間,是否可以直接進入下一個專題?”“如何更精準地把握上課時間?”等,各位老師就自己上課的經驗和心得毫不保留的給三位老師答疑解惑。
最後,備課會在大家輕松愉快的交流中結束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集體備課是3044永利集团的優良傳統,通過此次集體備課,大家都受益匪淺,對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凝聚力,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上一條:“原理”教研室開展第四次教研室活動
下一條:“原理”教研室開展第三次教研室活動
【關閉】